新闻中心
联系方式
地址:上海市宝山区
共康东路188号
电话:021-20234608
传真:021-20234688
教育资讯
当前位置:首页 > 新闻资讯 > 教育资讯

周国平、李希贵、李镇西、刘铁芳,听听这些教育大咖们聊中小学如何培养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
12月19日,由经济观察报社、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、山西教育出版社联合主办的“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第二届(2016)年会”在北京隆重举行。

教育大咖们就“创新时代教育怎么办”展开了精彩的演讲和对话,提出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领域存在的不利于创新的问题和现象,并指出解决之道。犀利的观点、幽默的语言、机智的回答引得现场掌声、笑声不断。

周国平(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)我们不能只上人类的互联网,而忘记上上帝的互联网

对于智力的生长,互联网有利也有弊。互联网时代是自学者的天堂,可惜的是事情还有另一面,对于缺乏自制力的和学习能力的人来说,互联网是地狱,不过是充满诱惑力的地狱。

我们看到互联网给少数性格活泼的青年提供了创业和成功的机会,与此同时,一将功成万骨枯,大量青年人成为网络的奴隶,不要说成功,以后谋生都困难。由此可以得出一个看法,在互联网时代,有自学能力的人会胜出,没有自学能力的人会落败,甚至会被淘汰。

我一直认为一切教育本质上都是自我教育,一切学习本质上都是自学。历来只会考试的人,走出学校的人,不一定有真本事,相反那些有大成就的人,在学校里面往往不是学霸,但一定是善于自学的人。

这样的规律我相信在互联网时代会体现的更加鲜明,是不是可以不要学校教育呢?当然不是。恰恰是要求学校教育改变应试的总体格局,回归教育的本质,智力怎么算生长的好呢?就是善于自学。

一个学生在学校里面具备了快乐学习和自主学的能力,他的智力品质一定是好的。如果我们的学校把立足点从让学生被动的应付功课和考试,转移到增强自学能力上来,培养出尽可能多的合格的自学者,我们的教育就成功了。这就意味着这个课程、师资、教材编写、教学方式、评价体制、师生关系等方面必须有一系列的改变。比如在课程设置上,一方面要差别化,让学生有较大的选课自由。另一方面要少而精,给学生留出自学的时间。

从心灵生长的角度来看,互联网也是有利也有弊,现在有些人处在永远在线的状态,人类创造了互联网,但上帝也有它的互联网,我们不能只上人类的互联网,不再上上帝的网,把上帝向人类传递的最重要信息给屏蔽掉。

我说的上帝互联网是一个比喻,我指的是两个东西,一个是大自然,另外一个是人类的心灵世界。这两个东西不能分割,自古以来,大自然孕育着人类的心灵,人类的心灵也感悟着大自然,如此形成了一个充满意义的超级互联网。中国古代哲学把这个互联网称作天人合一,或者是天人相通。由于超级互联网的存在,人类才有了哲学、宗教、文学等等,才有了悠久而常新的精神生活的传统。

互联网的好处是信息资源共享,要享受这个好处,一个人必须知道自己要什么。现在的普遍情况是人们上网只是被动的接受信息,这些信息常常会制约生活,和自己的心灵生长毫无关系,结果把自己变成了海量信息的一个通道,互联网时代特别要给自己的心灵生长打下一个好的底子。

阅读经典就是打底子最好的办法,通过阅读经典,一方面对自己的人生确定一个明确的精神目标,知道自己要什么。另一方面品尝到了真正好的精神食粮,从而具备良好的鉴别能力,知道自己不要什么。有了这两条,一个人就可以对互联网受其利,不受其害,一个人经常只有上上帝的互联网,才不会在人类互联网信息的汪洋大海中迷失方向。我一直主张中学应该开经典著作人文哲学,人文经典选读课,这非常重要。

李希贵(北京十一学校校长)其实我们只做了一件事,就是努力把学校变成一个社区

梳理一下十一学校最近这些年我们在学校治理领域的工作,其实我们做了一件事,就是努力把学校变成一个有相对自主管理权利个体的社区。

第一个,去中心化,构建联盟关系。在十一学校,我们怎么去理清权力的边界?学校的权力,年级的权力,学科的权力和教师的权力边界在哪里?在十一学校,校长只能够确定学校的课程方案,明确教育教学的价值观,确定评价方案。

校长的负面清单,不允许他干的是什么呢?校长不得用一种教学模式或者借鉴一种教学方法,在课堂里强行推行。这是学校章程里明确规定的,校长不具有的权力。在财务方面,校长的权力是什么呢?是领导各个年级,各个部门,各个组织,来编制预算,并且批准预算,然后监督预算。每年我们会请外面的会计师事务所来审计两次,这是校长的权力。但是编制预算完了,12月份一传到网上,明年怎么执行预算,各个部门,各个年级,各个岗位的老师自己签字,自己报销,校长无需批准。在学术领域也是这样。

在理清权力边界这里面,一个要害是什么?就是预算的分解,一定要把预算分下去,让每个课程知道我们明年在课程建设上到底要做什么,让每个学科都清楚我们明年到底要花多少钱,把校长的预算,学校的预算变成每一个部门,每一个岗位的预算。再一个,校长必须有权力督建他的团队,双向选择。

第二个就是扁平化,让供需有效连接。扁平化就是要去中层化。我们把所有的中层部门变成职能部门,所有的副校长兼任年级主任,不是分管。这样学校层面除了校长可以开会,别人无权开会。校长有没有时间?我们每个学期就开一次会,而且老师自愿参加。

师生的交往也必须扁平化,一旦固定一位导师,这个学生什么事都得找这个导师来解决,来请教。比如,学生非常清楚,人生规划、职业规划找袁老师比较好,心理问题找邵老师比较好,但是碍于他的导师是李老师,就会变得不好意思。所以我们不再固定导师。

十一学校里每天中午有一个校级干部和学生共进午餐,我的时间是在每周星期一。这个共进午餐表面上是一个放松性的沟通,其实最终是为了建立学生和学校管理的连接。我把我的藏书向学生开放借阅,不是为了借书,是为了建立和学生扁平化的连接。这种连接在扁平化的时代就会产生真正的影响力。

第三,完善治理结构,有所不为。比如,马上要进行的高三学生的成人礼,所有的策划案都是来自于学生,活动上学生只给我三分钟时间来致辞,他们认为校长致辞没什么价值。我从上台到走下来大概就三分钟,我和学生谈判,最后争取到五分钟。去年那届学生比较好,给了我十分钟。学生给我安排活动流程,说我必须有一个露面的时间,学生说校长一露面就够了。我说这是什么意思?就是一个学校校长不要把自己太当回事,你没有那么多能力,在很多领域你真的应该交出去,他们会和你一块分担。

在十一学校,学校治理主体是有六个,教代会、校务会、党组织、学术委员会、学代会和家长委员会。在学校章程中明确规定了他们的权力,他们也有权力边界,他们最终决定的权力也是装在笼子里,也是有人可以质疑的。

李镇西(成都市武侯实验中学原校长)知识就是力量,良知才是方向

教师应该是精神自由的人,不要说思想创新,现在相当一部分教师没有自己的思想,不愿意去思考。我说我们的教育要给校长、教师以胡思乱想的权利,允许和别人不一样。我们还有一些惯性思维,任何一个教育创新出来以后,以十一学校为例,很多人说他那个学校不能复制,为什么一定要复制呢?在成都一个私立学校,学习教学环境非常自由,很多人说这种学校没有广泛推广的价值。为什么要有推广价值呢?我认为这在于多元的选择,而不在于推广,这都是思想的禁锢,潜移默化。

老师有没有灵魂的阳光?你没有灵魂的阳光,就没办法照亮学生精神世界。就是用思想照亮思想,用个性发展个性,用创造激发创造,用智慧开启智慧。现在会做题的老师教会做题的学生,这个民族就没有希望。

“给学生以舒展的心灵”,这是陶行知的话,为什么几十年过去了,我们还在强调这些?今天这些话都很前卫的,创新也好,创造也好,还有人格导向,我们说给人以心灵的自由,是在一定意义上讲的,绝对不是无法无天。

“知识就是力量,良知才是方向”,这是一个法国人写的,他不是搞教育的,但是他对教育感兴趣,他这样说,教育就是试图调和两种相反的运动,一是帮助每个儿童找到自己的路,一是促进每个儿童走上人们所相信的真善美之路。

教育的目的是什么?应当使儿童成为什么样的人?自由的人,渴望知晓美好事物与伟大事物的人,心地善良的人,充满爱心的人,独立思考的人。法国前总统萨克奇,他认为教育是什么?培育对真善美、伟大与深刻事物的欣赏,对假恶丑、渺小与平庸事物的厌恶,这就是教育。在这个前提下,所有创新对人才有意义。

刘铁芳(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院长)爱和丰富是基础教育的两个基本维度

爱是情感性的激励,是属人化教育场域的展开和个体发展内在动力的培育;丰富性是知识发展的基础,是给个体天赋潜能的显性、理智的支撑,由此形成个体理智发展的方向和路径。

个体发展始终能在爱与智慧两个层面展开,这一过程就是在爱的交往中自我丰富,而非被动性的智力开发。从爱与丰富性的视角来审视我国基础教育改革,可以找到改革的路径:

首先,切实甄定不同阶段学校教育的目标,避免教育的倒置(主要指幼儿教育小学化,小学教育初中化),低龄阶段的教育重在富于爱心的交往,在爱的交往中渗透心智世界的丰富性启迪,或者说基于爱的交往来培育个体之爱的心灵、发达的想象力与探究世界的好奇心;中学阶段重在理智世界的扩展,在理智知识的丰富性中渗透爱的浸润。中学阶段需要以扩展个体的视野、培育理智兴趣为重点。

其次,在学校教育的内容结构上,必须注重德智体美几方面发展。在目前的状况下着力提升体育、美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,大力彰显体育、美育对个体发展的基础性意义,发达的体育、美育不仅创造个体健康优雅的身心姿态,培育个体的健全体魄与审美精神,同时也是激励、培植个体爱的基础形式。

第三,在具体教育实践中,努力扩展爱与丰富性的生命体验。一是需要以积极而开阔的交往,包括人与人、人与自然、人与社会的交往,来扩展、提升教育之爱的维度;二是需要以理智世界的切实而充分的拓展来提升教育的丰富性,由此而培养蓬勃生气、视野开阔、富于生命情怀与社会关怀的,充满创造活力的生命个体。

第四,学校教育必须保持向着日常生活世界的张力,保持个体对周遭他人、自然、社会的敏感性,引导个体真实地活在与周遭世界的丰富而生动的联系之中,也即活在个体与周遭他人、自然、社会的爱与丰富的联系之中,从而促成个体健全成人,成为健全的社会人。
Copyright 2018 上海爱立诚教育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沪ICP备15046340号